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顺宗实录(起藩邸尽贞元二十一年二月 其一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讳诵。德宗长子。
母曰昭德皇后王氏。上元二年正月十二日生。
大历十四年封为宣王建中元年立为皇太子
慈孝宽大。仁而善断。
留心艺学。亦微信尚浮屠法。
礼重师傅。引见辄先拜。
善隶书。德宗之为诗并他文赐大臣者。
率皆令上书之。德宗之幸奉天
仓卒閒。上常亲执弓矢。
率军后先导卫。备尝辛苦。
上之为太子。于父子閒慈孝交洽无嫌。
每以天下为忧。德宗在位久。
稍不假宰相权。而左右得因缘用事。
外则裴延龄李齐运韦渠牟等以奸佞相次进用。延龄狡险
判度支。务刻剥聚敛以自为功。
天下皆怨怒。上每进见。
候颜色。辄言其不可。
陆贽张滂李充等以毁谴。朝臣𢥠惧。
谏议大夫阳城等伏閤极论。德宗怒甚。
将加城等罪。内外无敢救者。
上独开解之。城等赖以免。
德宗卒不相延龄渠牟。上有力焉。
贞元二十一年癸巳。德宗崩。
景申。上即位太极殿
册曰。维贞元二十一年岁次乙酉正月辛未朔二十三日癸巳
皇帝若曰。于戏。
天下之大。实惟重器。
祖宗之业。允属元良
咨尔皇太子诵。睿哲温恭。
宽仁慈惠。文武之道。
秉自生知。孝友之诚。
发于天性。自膺上嗣。
毓德春闱。恪慎于厥躬。
祗勤于大训。必能诞敷至化。
安劝庶邦。朕寝疾弥留。
弗兴弗寤。是用命尔继统。
俾绍前烈。宜陟元后。
永绥兆人。其令中书侍郎平章事高郢奉册即皇帝位。
尔惟奉若天道。以康四海。
懋建皇极。以熙庶功。
无忝我高祖太宗之休命。上自二十年九月风疾
因不能言。使四面求医药。
天下皆闻知。德宗忧戚形于颜色。
数自临视二十一年正月朔
含元殿受朝还至别殿。诸王亲属进贺
皇太子疾不能朝。德宗为之涕泣。
悲伤叹息。因感疾恍惚。
日益甚。二十馀日。
中外不通两宫安否。朝臣咸忧惧莫知所为。
虽翰内臣。亦无知者。
二十三日。上知内外忧疑。
紫衣麻鞋。不俟正冠。
出九仙门。召见军使
京师稍安。二十四日宣遗诏。
缞服见百寮。二十六日即位。
上学书于王伾。颇有宠。
王叔文以棋进。俱待诏翰林
侍太子棋。叔文诡谲多计。
上在东宫。尝与诸侍读叔文论政。
至宫市事。上曰。
寡人方欲极言之。众皆称赞。
叔文无言。既退。
上独留叔文。谓曰。
向者君奚独无言。岂有意邪。
叔文曰。叔文蒙幸太子
有所见。敢不以闻。
太子职当侍膳问安。不宜言外事。
陛下在位久。如疑太子收人心。
何以自解。上大惊。
因泣曰。非先生
寡人无以知此。遂大爱幸。
王伾两人相依附。俱出入东宫
闻德宗大渐。上疾不能言。
即入。以诏召叔文入。
翰林中。使决事。
叔文意入言于宦者李忠言。称诏行下。
外初无知者。以检校司空平章事杜佑冢宰山陵使
中丞武元衡副使宗正卿李纾为按行山陵地使。
刑部侍郎郑云逵为卤簿使。又命中书侍郎平章事高郢撰哀册文。
礼部侍郎权德舆谥册文太常卿许孟容撰议文。
庚子。百寮请听政曰。
自汉以来。丧期之数。
以日易月。而皆三日而听政。
我国家列圣。亦克修奉。
罔或有违。况大行皇帝酌于故实。
重下遗诏。今日至期。
而陛下未亲政事。偫臣不敢安。
宜存大孝。以宁万国。
天下之幸。不许。
是月。升泗州上州
二月辛丑朔中书侍郎平章事门下侍郎平章事臣珣瑜检校司空平章事奉疏曰。
大行皇帝知陛下仁孝。虑陛下悲哀。
不即人心听政事。故发遗诏。
令一行汉氏之制。今陛下安得守曾闵匹夫之小行。
忘皇王继亲之大孝。以亏臣子承顺之义。
犹不许。壬寅
宰臣又上言曰。陛下以圣德至孝。
继受宝命。宜奉先约束。
以时听断。不可以久。
从之。癸卯
朝百寮于紫宸门。杜佑前跪进曰。
陛下居忧过礼。偫臣惧焉。
愿一睹圣颜。因再拜而起。
左右乃为皇帝举帽。百寮皆再拜。
复奏曰。陛下至性殊常。
哀毁之甚。臣等不胜惶灼
伏望为宗庙社稷割哀强食。景午
翰林阴阳星卜医相覆棋诸待诏三十二人。初王叔文以棋待诏
既用事。恶其与已侪类相乱。
罢之。己酉
易定节度使张茂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馀如故。
河北节度自至德已来。不常朝觐。
前年冬。茂昭来朝。
未还。故宠之。
辛亥。诏吏部侍郎韦执谊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赐紫。初执谊翰林学士
叔文幸于东宫。倾心附之。
叔文亦欲自广朋党。密与交好。
至是遂特用为相。乙卯
太常奏。礼云。
丧三年不祭。惟祭天地社稷。
周礼圜钟之均六变。天神皆降。
林钟之均八变。地示咸出。
不废天地之祭。不敢以卑废尊也。
乐者所以降神也。不以乐则祭不成。
今遵遗诏行易月之制。请制内遇祭辍乐。
终制用乐。从之。
又奏。礼三年祭宗庙。
今请俟祔庙毕复常。从之。
辛酉。贬京兆尹李实通州长史
诏曰。素以宗属。
累更任使。骤升班列。
遂极宠荣。而政乖惠和
务在苛厉。比年旱歉。
先圣忧人。特诏逋租。
悉皆蠲免。而敢肆诬罔。
徵剥。颇紊朝廷之法。
惟聚敛之臣。自国哀已来。
增毒弥甚。无辜毙踣。
深所兴嗟。朕嗣守洪业。
敷宏理道。宁容蠹政
以害齐人。宜加贬黜。
用申邦宪。尚从优贷
俾佐远藩。谄事李齐运
骤迁至京兆尹。恃宠强愎。
不顾文法。是时春夏旱。
京畿乏食。一不以介意。
方务聚敛徵求。以给进奉。
每奏对辄曰。今年虽旱。
而谷甚好。由是租税皆不免。
人穷至坏屋卖瓦木贷麦苗以应官。优人成辅端为谣嘲之。
闻之。奏辅端诽谤朝政。
杖杀之。侍御史王播于道。
故事。尹与御史相遇。
尹下道避。不肯避。
导骑如故。诘让导骑者。
怒。遂奏三原
廷诟之。陵轹公卿已下。
随喜怒诬奏迁黜。朝廷畏忌之。
尝有诏免畿内逋租。不行用诏书。
徵之如初。勇于杀害人。
吏不聊生。至谴。
韨里欢呼。皆袖瓦砾遮道伺之。
由閒道获免。壬戌
殿中丞皇太子侍书翰林待诏王伾可守左常侍。依前翰林待诏
苏州司功王叔文起居舍人翰林学士。又以司勋员外郎翰林学士知制诰郑絪中书舍人
学士如故。又以给事中冯伉兵部侍郎
兵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归登给事中。修撰如故。
皆上在东宫侍读。以师傅恩拜。
萧长公来访示以诸公诗卷谓与予游从之久不能一辞为赠颇相噍责予赋之不可辞之(原脱,据《两宋名贤小集》补)亦不可皆有说焉名章俊语前后相望无数(原作类,据《两宋名贤小集》改)次乎其间是睹西子之容而自增丑耳所不容却者予年十五时海山官丁受琴于长夫今予年四十与长夫有二十五年之旧辞之弗作其可乎因书长句(《两宋名贤小集》作数言) 宋 · 刘学箕
人生立志各有癖,浃髓沦肌疗无术。
君不学少年奏赋明光宫,又不能桑麻谷粟去作田舍翁
苦心竭虑淡泊音,手携三尺绿绮琴
七弦指下丛(四库本作铿)然鸣,于以求见古人心。
古音寥寥失微妙,郑卫淫哇竞蝉噪。
君独优游夷愉广厚而高明,鼓有虞氏之南风,赓之以文王宣父之操。
若人来索便与弹,略不訑訑见颜貌。
绝之不作卫次公,却之常嗤戴安道
顾我与君幽趣同,海山尚忆初相逢。
我时十五始冠巾,君亦壮年气如虹
夜窗拥衾月流空,促弦初学调商宫。
别来二十五春风,我犹故吾君学通。
五音六律知者稀,一生辛勤造精微。
心存至乐物莫移,殆类闻韶子在齐。
洋洋盈耳不疗饥,任从妻子相号啼。
浮云柳絮无根蒂,世事乘除几荣悴。
祇今物我俱忘情,与君同寻方子春(自注:卫次公善琴,京兆尹李齐运遣其子与游,请授之法。次公拒绝,因终身不复鼓。)
主术1086年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七九、《淮海集》卷一二、《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二三、《宋元学案补遗》卷九九 创作地点: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
臣闻人主之术无他,其要在乎能任政事之臣与议论之臣而已。
政事之臣者,宰相执政,和阴阳万物,宰制百辟,镇抚四夷,与天子经纶于帷幄之中者也。
议论之臣者,谏官御史,学术知古始,器识通世务,奋不顾身,与天子辨曲直、争是非者也。
今天下之事,有执政之臣以行之,有议论之臣以言之,则人主可以弁冕端委而无所事。
不然则虽弊精神,竭筋力,以夜继日,犹无益也。
臣请以用人一事明之。
士大夫以名列于仕版者,盖以万计,有智者,有愚者,有贤者,有不肖者。
若智与贤,则功利之所从兴也;
愚与不肖,则罪害之所从起也。
夫人主以一身之思虑,一耳目之聪明,而当天下功罪利害之机,非有政事之臣,则百官之进退奈何而不乱也?
然人之难知久矣,实愚而似智,实智而似愚者有之;
实贤而似不肖,实不肖而似贤者有之。
申以亲疏之异,重以好恶之偏,夫以天下之智愚贤不肖而付之于二三大臣之手,非有议论之臣,则进退当否奈何而知之也?
虽然,政事之臣者,人主之股肱;
议论之臣者,人主之耳目。
任政事之臣而忽谏官,略御史,犹股肱便利而耳目盲瞆也。
任议论之臣而轻宰相,薄执政,犹耳目聪明而股肱折也。
要之二者不可偏胜,使之适平而已。
汉成帝王凤大将军,政事大小皆自凤出,天子曾不一举手,京兆尹王章言之,为所陷,罪至大逆,故阳朔之后,天下以言为讳。
唐明皇李林甫为相十有九年,颛政用事,补阙杜琎上书,斥为下邽,由是谏诤路绝。
此则任政事之臣太胜也。
汉武帝严助、朱买臣、吾邱寿王、司马相如、东方朔之徒于左右,朝廷有政事,辄令等与大臣辨论,大臣数诎。
唐德宗晚年,宰相唯奉行诏书,所与图事者,李齐运、裴延龄、韦渠牟而已。
此则任议论之臣太胜也。
臣闻仁祖时,天下之事,一切委之执政,群臣无得预者,除授或不当,虽贵戚近属,旨从中出,辄为固执不行;
一旦谏官列其罪,御史数其失,虽元老名儒,上所眷礼者,亦称病而赐罢
政事之臣得以举其职,议论之臣得以行其言,两者之势平,是以治功之隆,过越汉唐,与成康相先后,盖繇此也。
陛下即位以来,图任老成,属以政事,屡下明诏,使中外大臣举谏官,荐御史,保任骨鲠,以备献纳之科,可谓得人主之要术矣。
愿鉴汉唐之弊,专取法于仁祖,常使两者之势平,足以相制,而不足以相胜,则陛下可以弁冕端委而无事矣。